刊名:高教学刊
主管: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黑龙江省创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内统一刊号:CN23-159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000X
 
社长/总编辑:杨大伟
编辑部主任:尹艳凌
编辑部:闫士玉 杨丽荣 孙志军
英文编审: 赵玉闪  王丹丹
 
美术编辑:孙大鹏
办 公 室:温洪雨
 
编辑部:0451-82613427
工作QQ:3087950763
微信公众号:gjxkzzs
 
刊期:旬刊
校对:黑龙江创联高教学刊编辑服务有限公司
出版:黑龙江省创联出版有限公司
发行:黑龙江智汇高教学刊编辑有限公司
社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建国北六道街66号三楼
邮编:150076
印刷:哈尔滨松龙印务有限公司
发行:黑龙江省邮政报刊发行局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邮发代号:14-357
定价:40元/册 

 

访问量:646205

前沿视界

  • 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中俄合作办学实践

    李瑞冰;龚斌;李雅侠;

    中外合作办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已经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中外合作办学已经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外合作办学在高等学校的实践,经过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走向成熟,开辟了一条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虽然还有一些不足需要改善,但已经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S2期 v.1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先进制造类专业群数字孪生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林显新;苏茜;于海春;

    该文基于智能网联数字技术,将先进制造专业群各专业离散型实践中心教仪进行数字孪生,实现专业群各数字资源的重构、整合、联接和集成,打通专业群中各专业物理壁垒,实现专业群教仪数据和资源共建、共管、共用和共享,促进专业群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数据量化,助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5年S2期 v.1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利学情背景下高等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刘化波;

    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高等数学是很多本科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教学课时不足、上课学生众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强且差距较大,学习主动性不够等现实情况。该文针对以上几个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利学情条件,基于PLEASE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建设高等数学智慧课堂才能通过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来弱化或消除不利学情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25年S2期 v.11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VR技术在外国语高校党建思政教育中的创新运用研究

    其其格;

    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快速发展,这种视听动作多维度全媒体的升级和普及,会对人的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高等学校应该及早地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在党建、思政工作中,提前布局,利用VR技术和虚拟空间做好党的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濡养。该研究首先对近年来高速发展的VR技术助力党建思政工作方面的必要性、模式建构、案例研究和顶端设计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在综合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外国语学校在VR技术发展下党建思政教育可以开展的方向及解决方案。

    2025年S2期 v.1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双一流建设

  • “产教+科教”双融合视域下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赵丽珠;房琳琳;张天雷;杨晓旭;杨波;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经。结合哈尔滨商业大学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对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现状包括实验项目、教学设计和课程质量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提出改革思考,以优化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提高药物分析学科整体的实验教学质量,亦为培养应用型医药人才提供参考。

    2025年S2期 v.1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双一流”理工科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创新建设研究

    李玲;邢志坤;徐彦亮;

    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新时代研究生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双一流”高校理工科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调查,提出依托学科、课题组、实验室为单位,通过党建引领、制度保障双重机制强化工作效能,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育人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探索形成了一条“双一流”理工科研究生党支部的创新建设路径,并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模式创新建设为例,阐述该创新模式的具体构建方式和成效。

    2025年S2期 v.11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特色”视域下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新商科专业建设探索

    郭若艺;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面向行业发展需求。针对湖北省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专业建设现状,结合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阐述“双特色”视域下民办高校新商科专业建设内容、模式和路径,以期为同类高校有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2025年S2期 v.1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张鹏彦;胡雪菲;钱晓燕;朱豪;师美玲;

    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是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学科交叉性强、内容多和应用实践性强等特点。该文以塔里木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该门课程教学为例,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该门课程的教学优化改革途径。该途径从合理选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灵活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可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5年S2期 v.1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博士论坛

  • 思政教育融入水下采油树下放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李占东;王殿举;张海翔;李吉;冯加志;吕云舒;

    基于我国首个国内自主研制的水下采油树海试参数,结合采油树下放实验教学实际,探索建立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考核机制实验教学内容,从专业特色、以人为本、学思践悟、行业精神、创新意识五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将其融入采油树下放海试实验中,实现水下采油树下放实验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实践。实践表明,实验教学思政对学生家国情怀、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方面改进较为明显。

    2025年S2期 v.1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业气象学课程线上线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幸娇萍;邢浩;叶清;王燕;张林平;刘兴平;

    在新农科、农林教育新格局和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农学类课程建设迎来新挑战和机遇。该文以江西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课程为例,分析当前该课程教学体系现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完善教学目标、革新教学模式、合理考核方式,构建农业气象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体系。并探讨该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体系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2025年S2期 v.11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矩阵分析课程思政建设与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刘丽丽;

    该文以矩阵分析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和探索。首先对矩阵分析课程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进行梳理,阐述该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和区别,分析矩阵分析课程特点。其次根据矩阵分析课程的特点和知识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阐述如何把课程思政元素和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的契合。再次根据矩阵分析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内容的嵌入,利用信息数字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构建“一课一案”的混合教学模式,包括翻转课堂、问题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最后根据所构建的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提出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

    2025年S2期 v.11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文科建设下环境法学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区树添;

    《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建设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我国文科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文科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的新挑战。在我国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过程中,我国环境法学教育从边缘走向主流,但是同时面临着思政价值引领不佳、交叉学科知识结构不全和涉外人才培养关注不足等诸多困境。为回应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和加快新文科建设,环境法学教育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以加强价值引领力,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以革新教学内容,聚焦对外开发战略以加快涉外环境法治人才的培养。

    2025年S2期 v.11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创新教育

  • 基于汽车项目与竞赛融合的车用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王俊龙;王琪;陆兆纳;商高高;

    在传统汽车单片机原理教学中,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课程内容注重理论,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缺乏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为解决传统教学中的问题,我们采用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汽车项目案例式教学、学科竞赛项目融合实现课赛合一、多元化评价。这些举措旨在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汽车电子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2025年S2期 v.11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学科引领下电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白洁;陈玉;王双;

    该研究关注电类测控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旨在通过学科引领,整合前沿科技与项目驱动模式重塑课程体系,以应对智能制造和物联网领域对实用创新人才的需求。研究以智能分拣机械臂系统为载体,融入跨学科内容如机器视觉与智能算法,指导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开发,从方案讨论至硬件采购、技能实训、传感器集成直至多模块联调,实现部分智能分拣任务。经两届学生实证,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亦暴露出对datasheet理解、课程结构优化、技术参数掌握及调试技能等问题。故建议强化相关能力培养,以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力及跨学科综合素养。

    2025年S2期 v.11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新一体化实践教学

    段鹏飞;张兴惠;程远达;杨晋民;胡锦雪;赵晓雨;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建设的实用性。为了积极探索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并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分析实践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集中在理论多实践性弱和教师经验有待提高这两个方面。为探索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出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包括建立系统性、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大专业、全过程、针对式的实习模式和立足实际教学环境,探索个性教学班级的学习模式。

    2025年S2期 v.11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产教融合创新研究

    周莎莎;李中勇;梁博文;李红姣;

    果树栽培学是园艺(果树)本科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实践环节包括果树栽培学实验、果树修剪教学实习、果树生长季管理实习等。在传统教学中,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依然存在教学与考核方式单一、与产业脱节等问题,不利于产研学结合的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因此,该文论述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产教融合创新研究的思路、形式与成果,可为其他农业高等院校该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定的思路。

    2025年S2期 v.11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课题研究

  • 师范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缪绿青;沈渊博;王佳丽;

    该研究为了解高等学校师范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提升其心理健康素养提供实证依据。研究采用心理健康素养问卷对495名高等学校师范生进行调查,年龄为19.57岁±1.52岁。结果显示,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整体具备率较低;师范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及各维度得分在多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级、生源地及家庭教养方式是师范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受到个体内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师范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师范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教育应伴随着其自身发展而不断加强,以便更好地指导师范生未来职业生涯。

    2025年S2期 v.11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首批“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特征探析

    贺延蒙;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作为全国职业教育领域高级别的教材,表征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方向、标准、特色与水平,该文首先研究首批“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专业大类分布情况,其次研究该届高等职业教育国规教材编写单位情况,再次研究该届高等职业教育国规教材中新形态教材建设情况,最后依据上述数据统计情况,分析“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国规教材呈现的典型特征、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路径。

    2025年S2期 v.11 70-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高校加强大学生投资风险教育研究

    侯蕴慧;宋晓婷;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大学城学生投资的工具、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各类风险认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对金融产品及风险认知水平较低、投资容易受风险偏好影响、认知渠道窄和有投资心理负担等结论。所以,高校和教师应该对大学生加强金融投资教育,增强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引导大学生投资行为。

    2025年S2期 v.11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双证融通与1+X制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案例分析

    孙浩杰;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现代职业教育的探索。双证融通与1+X制度作为现在职业教育改革的两大方向,二者经常相提并论,但其实内涵并不相同。该文进行双证融通与1+X制度的理论探索,给出双证融通和1+X制度的区别和联系、实践效果,进行和分析调查问卷,指出当前存在的考证题库陈旧、课程设置缺乏技能教育内容等问题,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2025年S2期 v.11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达成度研究

    胡家俊;王一波;赵亮凯;

    该文从目前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的不足出发,阐述基于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合理性,提出在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标进行重要性标注,并引入“教学目标遍历度”和“测试分值分配度”两个指标来衡量考核的效度和信度,同时借力新式教学辅助软件赋能,多途径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置信度。

    2025年S2期 v.1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职教育助力地区社会高质量发展模式研究

    张冀莎;

    党的二十大提出,当前社会重要目标之一是要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综合实力。紧紧贴合所研究地区的经济产业实际情况,以及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等,研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新模式。通过查阅资料文献,调研数据收集,高职教育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渠道有较为深入的开展,实际帮助地区社会质量提升。在探索研究高职教育助力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与地区经济两者的内在本质联系出发,才能有效探索出助力发展途径。

    2025年S2期 v.11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陈旭凌;刘徐兵;梁琰;

    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然而,目前还存在高校党建和研究生学风建设工作较为脱离、研究生党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模范作用不足、教师党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不强和党支部在促进学风建设工作中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高校党建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并未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学校党委全面部署推进,坚持思想铸魂;研究生党支部加强模范作用,树立优秀典型;教师党支部发挥育人作用,强化规范意识;依托支部活动,搭建学风建设平台;深化宣传教育,营造优良学术氛围等措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研究生学风建设。

    2025年S2期 v.11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方法探讨

    米强;周岭;刘佳;郭潇君;王龙杰;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该文主要探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分析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包括不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教育体系,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与传统安全教育方法和体系的不足有关。讨论通过体系建设和内容设计将思政教育与实验室安全教育相结合,以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并减少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为高校提供改进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途径,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全面发展。

    2025年S2期 v.11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教海探新

  •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罗杨;

    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理念正在稳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近年来虽然取得很多教学成果,但在思政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该文旨在探索和构建有效的大学物理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协同教学策略,以培养兼具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在教学改革当中的契合点。探究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物理课程,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教学效果。

    2025年S2期 v.11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深度学习课堂的重构与实践

    孙静;杨云龙;罗洁;张宗仁;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学习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课堂作为实施教学的基础单元,它的构建与实施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该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高职的数控车削加工技术课程特点构建了深度学习视域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及课后三段学习教学体系的搭建,解决学生在传统课堂中对知识理解、分析、应用及评价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2025年S2期 v.11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4C/ID模型的高职生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付佳杰;朱九英;蒋佳炜;

    4C/ID模型是一种提供综合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模型。当代高职生对掌握复杂技能和深度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该文基于4C/ID模型研究理工类高职生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在掌握高职生深度学习的难点后,建立4C/ID模型应用框架和综合教学设计思路,然后选取机械结构分析与应用课程中的部分复杂内容进行任务拆分,融入相关知能、支持程序、专项训练元素后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最后在教学具体步骤中实施体现,以期提升学生解决深层次问题的能力,同时能为深度学习提供教学设计方面的帮助和参考。

    2025年S2期 v.11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制药机械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为例

    高丽娜;刘青芝;周长征;寇学芳;万新焕;

    制药机械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是制药工程本科的一门专业课,其知识面广泛,课程时效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这一特点。纸质教材改革较慢,跟不上制药机械设备日新月异的发展。该文根据本课程及专业特点,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制药机械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则有效避免该问题。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025年S2期 v.11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析

    梁月凤;许世华;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政课遵循“八个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进行基于雨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提升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效性要加强教学主体的双向互动,完善教学质量的协同评价,优化多元教学的考核方式。

    2025年S2期 v.11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改新论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以物理学专业为例

    杨柯;宁悦悦;陈书杭;徐文静;

    产教融合作为新时代背景下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理学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加快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是必然趋势。针对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优化教学内容等途径,推动校企合作,提高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

    2025年S2期 v.11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OBE理念的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课程改革探索

    葛志毅;赵微;李有文;吉果;李莲瑞;井波;

    为改变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以OBE理念为指导,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改革探索。分析传统课堂中存在的教学薄弱点,通过课前推送视频;课中部分教学内容翻转、优化考核方式、引入雨课堂;课后以思维导图复习等方式进行改革。对改革前后学生成绩及课堂积极性进行对比发现,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对课堂的兴趣度大大提高。此次改革探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主旨,达到能力教学的目的,为后续兽医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2025年S2期 v.11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OBE理念的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课程改革

    吴学颖;卿晓东;苏婧媛;陈清;青美伊;胡文金;

    随着社会生产力持续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控制理论、技术、系统和应用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广泛和复杂。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分析和设计的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对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在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不匹配、重点理论资源建设不完善和课程考核方式不恰当三大主要问题,该文以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为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和研究。通过建设课程知识体系与多样化课程资源,提升教学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2025年S2期 v.11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OBE理念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以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为例

    刘琼;

    针对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中,部分教师思路不明确、认识不全面、缺乏成效评价等问题,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通过反向设计和正向实施的思路,明确专业视域下课程思政改革框架;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金课标准,探索思政元素形式及其“两性一度”的融入标准;从学生学习成效出发,构建多元化、多方位、多形式的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持续改进。以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为例,进行实践探索,为其他专业或课程提供借鉴。

    2025年S2期 v.11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下微波遥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杨军;黄远程;刘英;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该文首先分析现阶段微波遥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践教学内容缺乏工程性、教学方式单一性和考核形式不合理等问题,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探讨如何建立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教学模式,促进微波遥感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2025年S2期 v.11 137-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政用产学研”多元协同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陈楠;李岩;高丽辉;

    针对“政用产学研”背景下的“独立支撑、两项融合、多元协同”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提出“政深、用推、产助、学促、研提”五路并进式课程教学改革举措,通过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的优化、理论实践转化通道的打通、优势创新实践平台的构建、电力电子精品课程的打造和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化,融合“政用产学研”中的师生定位,探索出平台政策深化、实际应用推动、产品生产助力、培养方案促进和科研热点提升下的电力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机制,为探寻高校“政用产学研”多元协同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2025年S2期 v.11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人才培养

  • 茶文化融入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及实施策略

    方圆;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意蕴深厚的表征,是茶与文化的嵌合体,它集物质层文化与精神层文化于一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茶人精神”有助于浸润平和心境,提升学生人格修养;“茶德内核”有助于涵养高洁品德,打造公安文化高地;“茶道秉性”有助于培育良好心智,厚植公安院校人文精神;“茶之哲识”有助于推动文化赋能,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公安院校应回归致和求真的本源,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入茶文化的审美意象,构造公安院校课程的茶美学意境;创设以茶文化为载体的体验活动,实施文化强警战略,逐步推进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2025年S2期 v.11 146-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人工智能赋能财经类高校人才自主培养

    徐春霞;陈保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财经类高校在人才自主培养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该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全面赋能财经类高校的人才自主培养。人工智能与人才自主培养的结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选,更引领着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革新。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课程建设的提质增效及教学方式的创新,还促进学习空间的泛在化以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同时,人工智能的融入深化产教融合的内涵,推动产教融合方式的创新,加强了校企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此外,人工智能也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教学能力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人工智能为财经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支撑,为培养新时代的财经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S2期 v.11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时代高质量培养研究生的举措分析

    张光英;罗五魁;唐圣姣;

    新时代,对研究生教育提出新要求。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质量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培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该文通过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在政府、高校、研究生个人等层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举措与建议。

    2025年S2期 v.11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学科竞赛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邬明建;

    该文通过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解析,分析新时代人才需求面临的挑战,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着重探讨学科竞赛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参与学科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质、科技创新素质、身心素质,以及拓宽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等,并基于学科竞赛提出课程与竞赛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团队协作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立竞赛指导团队、完善竞赛激励机制和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策略。

    2025年S2期 v.11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逻辑、困境与路径

    韩敏振;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更好发挥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作用,必须从逻辑层面厘清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与此同时探究掣肘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障碍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搭建协同育人的平台和体制机制,确保真正实现两支队伍的优势互补,将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2025年S2期 v.11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思政研究

  • 宋韵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蔡萧临;郭殷锈;王利东;

    研究总结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发展现状及突出问题,结合时代特性及职业教育总体目标,选取浙江省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为样本,指明宋韵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与思路。同时,以产品专题设计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设计思路、目标、内容、策略、资源和评价)、课程思政教学实施(实施思路、实施过程)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层面入手,推进宋韵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联动,改善课程思政“泛化”现象,减缓“适应不良”症状,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水平,对其他高职院校或学科课程思政也有参考价值。

    2025年S2期 v.11 167-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路径探析

    时香丽;熊水霞;

    湘江战役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精神内核,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其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愈发凸显。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中的佼佼者,其思想观念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于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他们不仅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力量,更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健康向上校园氛围的关键角色。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廉洁教育,对于培养他们的党性修养、增强廉洁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探讨将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现实路径。通过深入分析内容形式、媒介渠道、学习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廉洁教育建设。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25年S2期 v.11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课程思政视域下云南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研究

    王璐;

    作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高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建设为推动大学生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与路径。云南作为西部边陲大省,高校林立,学子众多,承担着维护边疆安全稳定,强化边疆高校建设和推动民族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理应在“课程思政”建设和大学生认同意识教育方面有所担当。该文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与核心内容,认为云南高校推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整体性的实践路径主要为“课程思政”建设与“大思政课”同向同行,基于OBE核心理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期推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整体性和常态化。

    2025年S2期 v.11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潘玥琦;杨永艳;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语言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并存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是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良好载体,这与课程思政致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不谋而合。产出导向法(POA)是极具中国特色英语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可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核心方面融入课程思政设计,使英语口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让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不仅能做到有理有序,而且能够通过口语训练进行深入的辩证思考,培养当代大学生明是非、高素养、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更好地开展中国文化和价值等的国际传播。

    2025年S2期 v.11 183-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现代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方法研究

    李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事业的有效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开始对相关课程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完善投来关注的目光,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教育理念、方法也不断出现并在相应的实践工作中取得颇为可观的应用成果。立足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趋势,作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有关研究成果的学习、分析,依托文献查阅、案例分析、归纳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基于现代社会的宏观背景,具体围绕“现代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方法研究”一题撰文,并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和策略性建议,希望可以对诸位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2025年S2期 v.11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全过程实践与探索

    苏思超;徐戎;刘双;

    在工科专业中高质量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是一个具有难度的系统性工程。该文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开展课程思政的全过程实践与探索,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开展全过程课程思政育人。课前和课后是在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抓好课前和课后,加强课中课程思政教学,实现全过程课程思政育人。

    2025年S2期 v.11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正>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S2期 v.11 2+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教育部负责人就《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答记者问

    <正>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负责人就《纲要》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1.问:《纲要》出台有什么背景和意义?答: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蓄势突破、全面跃升的重要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

    2025年S2期 v.11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